許多人說我善變,變得太快難以追隨,我在策略形成的階段的確是經常在調整改變,沒有定案,因此讓人覺得變幻莫測,但是一旦策略底定,我其實是只有微調,很少再改變,就勇往直前的執行到底了。
【三種預測】
在構思策略時,一定要有三種預測在心中:
(一)整個大環境經濟走向的預測
也就是所謂大勢所趨,防毒軟體的成敗繫於整個軟體業界的走向,因此我十分注意微軟、IBM、甲骨文等公司的動向,微軟的 Microsoft Direction、比爾蓋茲的所有著作演講、每季的財報等等,我不僅注意,而且牢記在心。軟體業的走向又繫於整個社會的資訊運用,也就是電腦資訊業的大勢,研究機構的報告,諸如 IDC 產業分析、Gartner 研究報告等等,我必要求趨勢經理熟讀,並且常與業界分析師討論。財務長奈吉則常與我分享來自金融證券業的各國、各行業、各家上市公司分析報告,也加強我對業界趨向的瞭解,這些都是我日常的基本工課。
(二)客戶購買行為的預測
我一再強調『客戶內心真正的想望』(Customer Insight),雖然經常做很多市調、焦點研究(Focus Group)等等,但是數字與言談並不能呈現客戶真正的想望,有時連使用者其實也不瞭解自己需要什麼,他們只知道問題所在。因此作市調、蒐集資料、分析行為是很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從所有書面資料中,要看到現有的問題,未來可能的解決方向,也就是要預測客戶的內在需求以及購買行為。沒有百分之百的資料正確性,數字也不會告訴你正確的答案,你必須有所預測推想,有所判斷。
(三)競爭者的行為預測
業界局面隨時在改變,你有一個動作、競爭者必有一個反應,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不能只顧自己的行動,忘了這項行動將會牽引的效應,競爭者的動態要能確實掌握,瞭解他們的組織、產品策略、客戶反應等等之外,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認識競爭公司領導人的個性,觀看他從前碰到變局的應變決策,聽取他對媒體、對公眾、對分析師的言論,逐漸認識他的商業慣性行為,用同理心去預測他將會有的決定。
有了這三種預測為基準,再來就是要善加發揮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找到大環境中自己獨特的切入角度,也就是在整個商業價值鍊中定位出自己處在哪個重要關鍵環節,什麼要作、什麼不要作,一清二楚,然後以此為中心,發展出一團又一團延展的策略。在網路泡沫時期,我擔任日本軟體銀行創業投資的顧問,審核過得案件不下數百件,其中不少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問他們策略是什麼,常常空口說白話:『我們的商業模式將是世界最好,只要 1% 的中國大陸人口使用…』『…利用網站賣各種產品給任何人…』講得非常有氣魄,我內心真想大喊,『Next,下一位!』所謂策略就是有所割捨,有所專注,不是什麼都做,也不是空想妄談。再好的策略如果沒有核心競爭力去執行,也都只是紙上談兵。
【虛心求教】
不過執行之前,仍然有一個階段很重要,那就是『求證』(Validation)的階段。擬定策略不能一廂情願,不能愛上自己的策略,許多人會不知不覺中只找有利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策略必定可行,但我總是逆向思考,極力尋求策略不可行之處,跟明知會反對我的人請教,這樣我可以發現漏洞,及早調整,讓策略禁得起挑戰,也就是在這個階段,常有人覺得我不可預測吧!
好的策略必須一再求證、測試,發現瑕疵漏洞,另想途徑或方法來彌補不足,有時甚至得全盤放棄,重新策劃。在這種求證的階段中,最怕的是自以為是的態度,『謙虛』是最重要的關鍵。
預測人人都可以瞎說,準不準就在這個求證過程的態度中,我曾與十分聰明精幹的主管合作,對於以上三種預測都能掌握,資料夠完整,思路也很清晰,但是或者不知求證,或者求證只為證明自己是對的,或者根本太驕傲、太自信,無法相信求證的結果,無法接受與自己預測不合的證據,那麼前面所有的功夫都白費,策略變成只有大膽預測沒有小心求證,所冒失敗風險必然增大。
這種太自信、很會為自己策略辯護的主管是我最害怕的,公司的策略就賭在他的自以為是上,所有資源被導引到大有風險的方向,不到十八個月又看不出真正成敗,能不戒之慎之呼?說話可以大聲,態度可以自信,做人可以臭屁,但是在決定公司成敗的策略上,如果不能虛心求教,接受改變,註定要付出代價。
【直覺的判斷】
當三種策略都做好,策略擬定又經過虛心求證之後,在真正決斷策略的那一刻,還是要仰仗直覺,因為不管事前準備如何完善,最終仍得計算風險得失,仍是選擇之下的一種冒險,判斷就在當下,而當下繫於直覺。直覺不是第六感,不是『爽就好』,而是經驗再綜合所有已經熟記心胸的資料分析,瞬間的爆發,這是人類最高的智慧表現(這是愛因斯坦所說的),決策高明與否,就在這最後直覺的判斷。
這是我決定策略時的過程,在預測與求證的階段,我不斷調整修正,不斷與相關專家和同仁討論,的確就予人『變個不停,無法瞭解』的印象,一旦策略決斷,我就不再改變了,就會擁有雷射光束般的專注(Laser Beam's Focus)。看看趨勢科技的『最佳血統』策略堅持多久不變,應該可以印證我的決策過程與專注執行。
我不怕改變,也不怕人家誤會我善變,我心中自有定見,變與不變之間並非沒有脈絡可尋,沒有道理存在,我要追求的是與時勢並進,讓競爭者措手不及,又能發揮自己核心實力的策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