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EA 是全球最大的傢俱業者,有很多獨到的經營策略:
- IKEA 不向傳統的傢俱產業上游廠商進貨,轉而向非典型的供應商採購。IKEA 跟做馬達的廠商買螺絲,跟做滑雪橇的買木板,跟做襯衫的訂製桌布。IKEA 選在這些產業的淡季採購,因為是閒置產能,所以價格特別便宜。
- 做馬達的怎麼懂做傢俱?於是 IKEA 請設計師把產品零件化,規格化,照著規格來就都可以驗收。
- 因為零件化模組化,不同的傢俱可以共用零件,大量採購又降低了成本。
- 因為模組化,客戶買了才自行組裝,產品的配送體積小不佔空間,而倉庫的所需的空間也大幅降低。
- IKEA 在郊區開店,印製精美的型錄作為行銷方式,把顧客吸引到郊區。賣場上只擺放一兩套傢俱供展示,客戶看了滿意,就直接到倉庫取貨結帳,不用下訂單後回家等待。
Kamprad 說:『這一切其實都是被逼的』。
原來當時的瑞典傢俱業是個被產業公會聯合壟斷的行業。IKEA 跳進來要做低價傢俱,當然不被公會接受。於是公會就聯合抵制 IKEA,不准所有上游廠商供貨給 IKEA。
因為無法跟傳統上游廠商進貨,IKEA 只好跟國外非相關產業採購零件。
IKEA 成本更低了,公會更加不爽,乾脆直接禁止 IKEA 在聯合傢俱展示會上參展。不能參展,IKEA 只好派人到會場上發傳單,現場接受訂單,客戶再到分店取貨。
加上市區的店租實在太貴,IKEA 只好在郊區開店,後來發展出型錄行銷。因為郊區土地便宜,可以提供免費停車位,客戶開車來,自己就把貨品載走。客戶不用等待,IKEA 還省下了產品運送的成本。
原來這一切的創新策略,都是源自當初的資源匱乏。
資源永遠都嫌不夠。我相信,即便是在 Google,依然還是會有員工抱怨資源不夠多。
當然這不是說,不該主動去爭取足夠的資源,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現實情況往往是,我們沒那麼多資源,卻也沒少到不能做事。
現在有一些米,一些青菜蘿蔔,東西就這麼多了,能不能想辦法做出一盤好菜?
我很喜歡 TLC 2.0 玩的開餐廳把戲,把你認為最重要的三樣要素抽走,看你還能怎麼開餐廳?
因為資源匱乏,所以過去的舊方法都不能採用,必須跳脫舊的思維,才能達成目標,也因此激發了創新與創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