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2月 13, 2009

2009 Trend Engineering Camp

今年公司在花蓮遠來飯店舉行三天兩夜的 Engineering Camp。天氣好加上花蓮的好山好水,能在這風景怡人的地方開會,真是一大享受。

這次 Engineering Camp 的重頭戲是 User-Centric Innovation Process Workshop,六百多人分成五十組同時在兩大會議聽裡舉行了一整天。最後產出的結果很讓人驚豔,極富創意,而且也勇於爭取團隊榮譽。

第二天晚上的 Party 更是精彩,簡直把晚會當尾牙在辦了。由才哥等人改曲的『讓我們看雲去』則是這次 Camp 最紅得歌曲,配上這次活動的照片,特地製作一段影片,紀念這次美好的 Camp。

星期日, 11月 15, 2009

策略管理個案(2): Wal-Mart

這次的 Wal-Mart 報告真是累到不行。

因為小組成員都很優秀,這次的報告堪稱是上管碩班以來,最好的報告。還被教授評為『幾年來策略管理 Wal-Mart 做得最好的一組』。

報告的時候,前陣子買的簡報筆自然派上用場,果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唯一讓我不滿意的是麥克風。因為右手得控制簡報筆,麥克風不能換手,舉著沈重的麥克風講上一個多小時手真的很酸。

如果有頭戴式麥克風或是領夾式的,雙手就可以空出來,肢體動作就比較順暢自然。但報告的場合卻不一定有這樣的設備可用。難道以後連麥克風都要自備嗎?XD

星期六, 10月 24, 2009

核心能力(The Core Competence)

習慣 facebook 之後,好一陣子沒寫 blog 文章了。趁著今天讀完管理學名作《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隨興寫點東西。

Gary Hamel 認為,企業擁有核心能力可形成難以抵擋的競爭優勢。講企業也許太遙遠,那麼來講講人吧。如果把個人的生涯視為一個企業的發展過程,那麼核心能力的概念,也可以應用在個人身上。

我們拿林志玲來當例子,第一名模當然是個非常成功的典範。那麼,究竟為什麼林志玲可以獲得如此的成就呢?先來看看她具有哪些特色:

資源能力核心能力?
天使臉孔、魔鬼身材
聰明、高學歷
家世背景好
氣質佳
模特兒專業Yes
敬業精神
人緣好
經營人脈Yes
靈機應變
有效率的展現自己Yes

這個表只是我大略上的想法,沒有很仔細去深究。重點在於,資源並非某人所能獨有,擁有部份或是全部相同資源的模特兒應該也不少,但只有林志玲如此成功,想必還有其他因素。

能力是一個人如何去使用他的資源。有資源不見得有能力。林志玲的確有能力去好好使用他的資源,來獲取成功。但問題來了,很多能力別人也是可以學得來的,例如專業、人緣、人脈等。就算有人真的統統都學了,也不見得能和林志玲一樣成功,到底原因何在?

原因在於這些能力中,有部份是難以透視,難以模仿,甚至根本不為人所知,這就是所謂的核心能力,造就了唯一的林志玲現象。

人的發展跟企業一樣,必須專注於核心能力。例如某位藝人又演電影、偶像劇、還主持節目,看起來包山包海。但仔細去推敲,你會發現他的表演都是走搞笑路線,那麼『搞爆笑』就是他的核心能力,只要核心能力所能延伸的領域,都是他所能發揮的地方。

也就是說,人在職場上,要賣的是價值,不是時間。如果不能瞭解自己的核心能力,不斷去強化、延伸自己的核心能力,進而創造出價值,那麼賣的就僅僅是無差異的勞力與時間。而這些,是可能供過於求、可以被討價還價的。

這幾年台灣有許多年輕正妹希望依循一些前輩的模式,進入這個圈子,成為人人羨慕的名模。但說真的,這個行業最不缺的就是正妹。施振榮先生都說了:『Me too is not my style』,而正妹們卻前仆後繼的在做著 me too 的事情。

別說正妹們了,在科技產業工作的人,又有多少是真正瞭解自己價值所在、能力所在,然後進入這個產業的?缺少了可以創造價值的核心能力,你願意加班到午夜,自然有人願意加班到凌晨三點;你接受兩萬八的薪水,就會有人兩萬五立刻上班。

演藝圈裡,你敢脫,自然有人比你更敢脫。在產業界裡,你敢殺價,絕對有人奉陪。那麼不管是人或企業,都要好好思考如何去創造價值,不要只是勇敢而已。

PD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星期一, 8月 24, 2009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Full text of Steve Jobs' speech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是 Steve Jobs 這場演講中最廣為流傳的一句話,但其中最感動我的,反而是以下這些段落。

簡言之,『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讓自己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I'm pretty sure none of this would have happened if I hadn't been fired from Apple. It was awful tasting medicine, but I guess the patient needed it. Sometimes life hits you in the head with a brick. Don't lose faith. I'm convinced that the only thing that kept me going was that I loved what I did. You've got to find what you love. And that is as true for your work as it is for your lovers. Your work is going to fill a large part of your life, and the only way to be truly satisfied is to do what you believe is great work. And 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If you haven't found it yet, keep looking. Don't settle. As with all matters of the heart, you'll know when you find it. And, like any great relationship, it just gets better and better as the years roll on. So keep looking until you find it. Don't settle.

我非常確定如果不是我被 Apple 開除,這些事情都將不會發生。這是一帖極難入口的藥,但我想病人是需要的。有時候人生的挫折會像磚頭打在頭上那樣痛苦,但請別因此而失去信念。你必須找出你真正喜歡的事物,不管是你的工作或是你摯愛的人。你的工作將會佔據你人生中相當大的部份,而唯一能讓人真正滿意的,是做那些你認為最棒的事。而愛你所為才是唯一能成就非凡事業的途徑。如果你還沒找到,請繼續尋找,不要輕易妥協。

Remembering that I'll be dead so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 I've ever encountered to help me make the big choices in life. Because almost everything — all external expectations, all pride, all fear of embarrassment or failure - these things just fall away in the face of death, leaving only what is truly important. Remembering that you are going to die is the best way I know to avoid the trap of thinking you have something to lose. You are already naked. There is no reason not to follow your heart.

知道自己即將不久人世,是幫助我作人生抉擇的最佳工具。因為所有的一切—來自外在的期許,榮耀與驕傲,失敗與困窘的恐懼—在死亡面前都將無足經重,只剩下那些最重要的事。知道自己即將不久人世是避開患得患失陷阱的最佳方法。你已經一無所有,更沒有理由不順從心願。

This was the closest I've been to facing death, and I hope its the closest I get for a few more decades. Having lived through it, I can now say this to you with a bit more certainty than when death was a useful but purely intellectual concept:

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一次,而且我希望未來十幾年內都是如此。因為親身經歷,我可以比較明確的告訴你們,死亡是一種不但有用而且充滿智慧的體認:

No one wants to die. Even people who want to go to heaven don't want to die to get there. And yet death is the destination we all share. No one has ever escaped it. And that is as it should be, because Death is very likely the single best invention of Life. It is Life's change agent. It clears out the old to make way for the new. Right now the new is you, but someday not too long from now, you will gradually become the old and be cleared away. Sorry to be so dramatic, but it is quite true.

沒有人會想死,即便是最嚮往天堂的人也不希望以死來達成。但死亡是我們都將共有的終站,沒有人可以逃得了。也是因為正該如此,死亡本身成了生命中最獨一無二的創舉。它是改造生命的那雙手,除舊並為新的生命鋪路。現在的你們是新生,但不久的將來你們也會逐漸老去凋零。我很抱歉說得如此戲劇化,但這的確是事實。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 — 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該浪費時間去過別人的生活。不要受教條的束縛,活在別人的想法裡。不要被他人的雜音干擾你內心深處的聲音。並且最重要的,要有勇氣去跟隨你的心與直覺,他們會讓你變成你衷心想要的樣子。至於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的。

星期四, 7月 16, 2009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oss Department

1. 不會推諉責任,有擔待
2. 做事迅速,不延誤
3. 交付成果,值得信賴
4. 表達或傳遞訊息,清楚而且正確
5. 能傾聽對方陳述,給予適當或正面的回應
6. 溝通態度良好,友善不情緒化

Management Skill

Setting Direction我的主管有需要作決定時,能當機立斷做出決定,不拖泥帶水
我的主管在工作執行前,有完整的分析與規劃,並清楚指示出明確的決定與方向
Coaching & Communication我的主管能針對我的工作表現狀況及遭遇的困難,主動提供適當地工作指導與協助
我的主管會經常傳遞關於公司營運方向、經營成果、政策或指示等訊息,使我更加瞭解公司,並消弭我因為『不瞭解』所產生對公司的疑慮;我的主管與我溝通討論時,也能不預設立場,客觀傾聽我的想法或建議並予適當的回應
Empowerment & Enabling我的主管能瞭解我的專長及未來潛力,給予清楚且適任的工作內容;並安排適當之培訓計畫,使我獲得學習發展之機會,進而繼續貢獻所長與公司併同成長
我的主管能依據我的能力及潛力適時給予我工作表現之機會
Consequence Management我的主管對我的績效考核能給予公平及客觀的評核
我的主管在我表現佳時會適時給予獎勵;在表現欠佳時,也會即時要求並協助我改善之
Change Leadership我的主管對於新想法與新建議抱持開放的態度,不因過去成功的做事方法而拒絕改變可能已不合時宜的現有制度
我的主管對於管理或做事常提出新的點子或作法,對於改進現有制度或作法頗有成效

星期三, 7月 15, 2009

策略的形成—張明正

許多人說我善變,變得太快難以追隨,我在策略形成的階段的確是經常在調整改變,沒有定案,因此讓人覺得變幻莫測,但是一旦策略底定,我其實是只有微調,很少再改變,就勇往直前的執行到底了。

【三種預測】

在構思策略時,一定要有三種預測在心中:

(一)整個大環境經濟走向的預測

也就是所謂大勢所趨,防毒軟體的成敗繫於整個軟體業界的走向,因此我十分注意微軟、IBM、甲骨文等公司的動向,微軟的 Microsoft Direction、比爾蓋茲的所有著作演講、每季的財報等等,我不僅注意,而且牢記在心。軟體業的走向又繫於整個社會的資訊運用,也就是電腦資訊業的大勢,研究機構的報告,諸如 IDC 產業分析、Gartner 研究報告等等,我必要求趨勢經理熟讀,並且常與業界分析師討論。財務長奈吉則常與我分享來自金融證券業的各國、各行業、各家上市公司分析報告,也加強我對業界趨向的瞭解,這些都是我日常的基本工課。

(二)客戶購買行為的預測

我一再強調『客戶內心真正的想望』(Customer Insight),雖然經常做很多市調、焦點研究(Focus Group)等等,但是數字與言談並不能呈現客戶真正的想望,有時連使用者其實也不瞭解自己需要什麼,他們只知道問題所在。因此作市調、蒐集資料、分析行為是很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從所有書面資料中,要看到現有的問題,未來可能的解決方向,也就是要預測客戶的內在需求以及購買行為。沒有百分之百的資料正確性,數字也不會告訴你正確的答案,你必須有所預測推想,有所判斷。

(三)競爭者的行為預測

業界局面隨時在改變,你有一個動作、競爭者必有一個反應,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不能只顧自己的行動,忘了這項行動將會牽引的效應,競爭者的動態要能確實掌握,瞭解他們的組織、產品策略、客戶反應等等之外,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認識競爭公司領導人的個性,觀看他從前碰到變局的應變決策,聽取他對媒體、對公眾、對分析師的言論,逐漸認識他的商業慣性行為,用同理心去預測他將會有的決定。

有了這三種預測為基準,再來就是要善加發揮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找到大環境中自己獨特的切入角度,也就是在整個商業價值鍊中定位出自己處在哪個重要關鍵環節,什麼要作、什麼不要作,一清二楚,然後以此為中心,發展出一團又一團延展的策略。在網路泡沫時期,我擔任日本軟體銀行創業投資的顧問,審核過得案件不下數百件,其中不少意氣風發的青年才俊,問他們策略是什麼,常常空口說白話:『我們的商業模式將是世界最好,只要 1% 的中國大陸人口使用…』『…利用網站賣各種產品給任何人…』講得非常有氣魄,我內心真想大喊,『Next,下一位!』所謂策略就是有所割捨,有所專注,不是什麼都做,也不是空想妄談。再好的策略如果沒有核心競爭力去執行,也都只是紙上談兵。

【虛心求教】

不過執行之前,仍然有一個階段很重要,那就是『求證』(Validation)的階段。擬定策略不能一廂情願,不能愛上自己的策略,許多人會不知不覺中只找有利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策略必定可行,但我總是逆向思考,極力尋求策略不可行之處,跟明知會反對我的人請教,這樣我可以發現漏洞,及早調整,讓策略禁得起挑戰,也就是在這個階段,常有人覺得我不可預測吧!

好的策略必須一再求證、測試,發現瑕疵漏洞,另想途徑或方法來彌補不足,有時甚至得全盤放棄,重新策劃。在這種求證的階段中,最怕的是自以為是的態度,『謙虛』是最重要的關鍵。

預測人人都可以瞎說,準不準就在這個求證過程的態度中,我曾與十分聰明精幹的主管合作,對於以上三種預測都能掌握,資料夠完整,思路也很清晰,但是或者不知求證,或者求證只為證明自己是對的,或者根本太驕傲、太自信,無法相信求證的結果,無法接受與自己預測不合的證據,那麼前面所有的功夫都白費,策略變成只有大膽預測沒有小心求證,所冒失敗風險必然增大。

這種太自信、很會為自己策略辯護的主管是我最害怕的,公司的策略就賭在他的自以為是上,所有資源被導引到大有風險的方向,不到十八個月又看不出真正成敗,能不戒之慎之呼?說話可以大聲,態度可以自信,做人可以臭屁,但是在決定公司成敗的策略上,如果不能虛心求教,接受改變,註定要付出代價。

【直覺的判斷】

當三種策略都做好,策略擬定又經過虛心求證之後,在真正決斷策略的那一刻,還是要仰仗直覺,因為不管事前準備如何完善,最終仍得計算風險得失,仍是選擇之下的一種冒險,判斷就在當下,而當下繫於直覺。直覺不是第六感,不是『爽就好』,而是經驗再綜合所有已經熟記心胸的資料分析,瞬間的爆發,這是人類最高的智慧表現(這是愛因斯坦所說的),決策高明與否,就在這最後直覺的判斷。

這是我決定策略時的過程,在預測與求證的階段,我不斷調整修正,不斷與相關專家和同仁討論,的確就予人『變個不停,無法瞭解』的印象,一旦策略決斷,我就不再改變了,就會擁有雷射光束般的專注(Laser Beam's Focus)。看看趨勢科技的『最佳血統』策略堅持多久不變,應該可以印證我的決策過程與專注執行。

我不怕改變,也不怕人家誤會我善變,我心中自有定見,變與不變之間並非沒有脈絡可尋,沒有道理存在,我要追求的是與時勢並進,讓競爭者措手不及,又能發揮自己核心實力的策略。

星期一, 7月 06, 2009

我的志願

大概也只有像這樣的轉換工作空檔,才有足夠的時間,有充足的精力,讓我好好天花亂墜的想些事情,甚至寫起『我的志願』這種老掉牙的國小等級作文題目。

說來也怪,當我開始比較認真的想將來要做什麼的時候,『電腦軟體工程師』是第一個進入我的志願排行榜的工作。但最妙的是,當時我才不過小學六年級,家庭背景裡也沒有任何親友的工作跟電腦有關。甚至我懷疑,那時候的我對這個名詞根本都還沒搞懂。

會知道這種工作還是跟小時後愛看電視有關。以前有齣八點檔的連續劇,裡面有個角色就是電腦軟體工程師。他是一個單親的爸爸,帶著一個小男孩,靠寫程式維生。工作方式就像現在的 SOHO 族,每天宅在家裡認真寫程式,忙起來連小孩子都忘記照顧。偶爾程式寫好了,就高高興興的帶著磁片去賣給客戶,拿到一筆錢,然後帶小孩子去吃大餐。

天曉得為什麼這樣的角色會在一個小學生心裡留下這麼深刻的印象,也許是潛意識裡覺得這樣的工作很酷吧。

後來初次接觸電腦,是在國一的暑期空檔,也是那時開始學寫程式。記得第一個程式用 BASIC 寫了個無窮迴圈,讓電腦印東西印個沒完。看著電腦螢幕瘋狂捲頁,似乎覺得這種東西充滿魔力。

上了國中之後,也開始迷上寫作。學人家去書店看散文,參加作文比賽,偶爾也投投稿。有一陣子還真的想當作家,除了學校規定的作文以外,還會固定自己寫些文章,沒有讀者就拿去請國文老師看。

國二開始喜歡上畫畫,也想當起畫家來。那時候畫素描,也畫水彩,偶爾用蠟筆。買一本空白畫冊,平常想到甚什麼就畫什麼。但後來不知怎麼,覺得這個領域離我很遠,也就慢慢放下了。

高中時代曾經想當過醫生,但確實的理由自己也說不上來。總之,在建中裡,成績好的學生都以醫學院為目標,似乎一切都是這麼理所當然。最後卻在聯考的前一個月打消讀醫學院的念頭。然後在聯考的志願卡上填上十二個國立大學的資訊相關科系,連電機系也不考慮。

以前也根本無法想像未來的自己會是如何,就這樣選擇寫程式,有點不著邊際,又似乎隱隱有種淵源,很奇妙。

星期六, 7月 04, 2009

Thinking in Java

http://www.mindview.net/Books/TIJ/

蠻早以前就聽過 Bruce Eckel 和他 Thinking in XXXX 系列書籍。Bruce 是少數在寫稿的過程當中,願意把草稿開放出來讓人下載的無私作者,並藉此和讀者們互動,瞭解讀者們的意見。

過去一直不明白為啥這系列書籍這麼受到大家推崇,總以為有了『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C++ Primer』就不需要再多花時間去看其他的 C++ 書籍。直到最近拿 Thinking in Java 來讀,光看第一章就讓我讚嘆不已,邊讀邊想,點頭如搗蒜。

有這麼神奇嗎?嗯,這樣說吧,『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以及『C++ Primer』比較像是嚴謹的學院派大師講課,三言兩語把很多重要的觀念講得很清楚。

Thinking 系列沒啥學院風格,反而像是一個身經百戰的老兵現身說法,把軟體開發過程中常遇到的種種問題提出來討論,然後引入 OOP 的概念,說明物件導向如何幫助我們處理這些問題。

很多人學 C++ 不明究理,class 切來切去,繼承來繼承去,搞到最後自己也不知道在做什麼,最後得出一個結論:『C++ 很討厭,太複雜了,不如直接用 C 來的單純』。如果是這樣,來讀 Thinking 系列吧,作者會很巧妙的告訴你為何會有這些複雜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又怎麼來幫我們解決程式開發上的問題。


All programming languages provide abstractions. It can be argued that the complexity of the problems you’re able to solve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kind and quality of abstraction.

The programmer must establish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machine model (in the “solution space,” which is the place where you’re modeling that problem, such as a computer) and the model of the problem that is actually being solved (in the “problem space,” which is the place where the problem exists).

Thus, OOP allows you to describe the problem in terms of the problem, rather than in terms of the computer where the solution will run. There’s still a connection back to the computer: each object looks quite a bit like a little computer—it has a state, and it has operations that you can ask it to perform.


不使用 Java 的人可以直接看 Thinking in C++。

倒是 Java 系列因為會拿來跟 C++ 作比較,所以會看到很多 Java 跟 C++ 在設計上的不同處。雖然這是老掉牙的比較了,但透過 Bruce 來講這些差異,絕對跟一般我們會看到的大眾觀點,有很顯著的不同,而且是會讓人豁然開朗的那一種。

星期五, 7月 03, 2009

Code Monkey

Code Monkey 指的是『靠寫程式維生的人』,大陸翻譯成『代碼民工』(也許應該叫『編程民工』才比較對)。
光看解釋聽起來還好,大家不都是靠某些技能維生嗎?但可不要隨便用來形容別人,因為這是略帶侮辱意涵的用語。



對某些程式員來說,每天的工作就是『磨』出程式碼來,而不會去分析既有的程式,思考更深一層的程式架構與設計方面的問題。就好比把石磨跟黃豆丟給一隻猴子,再怎麼樣猴子也能磨出些什麼東西來。但猴子卻不知道牠到底在做什麼,只知道牠這樣攪和幾下就可以有香蕉吃。

如果一個程式員只是每天在鍵盤上敲敲打打,弄出些程式碼來,那找一隻猴子來也能作差不多的事。

仔細想想就覺得發明這個名詞的人還蠻毒舌的。



另外一類是屬於自我貶抑的用法。例如在某些龐大組織架構下,底層的工程師離決策層太遠,沒有說話的份量,只能完全聽從指示工作。在這樣的組織裡,有如養了一批會寫程式的猴子。所以有人會這樣說:『別問我為什麼要這樣那樣,我不過是隻 code monkey』。

Code monkey 也可以用來形容自己的才能被嚴重低估。有些程式員每天得負責『噴』出大量的程式碼來,而寫的都是些簡單、固定而且毫無趣味的程式。『我的工作連隻猴子也能作』—他們覺得作這樣的工作真是太委屈自己了。

Are you a code monkey? Don't be a code monkey.



Code Monkey get up get coffee
Code Monkey go to job
Code Monkey have boring meeting with boring manager Rob
Rob say Code Monkey very diligent
but his output stink
his code not functional or elegant
what do Code Monkey think
Code Monkey think maybe manager want to write goddamn login page himself
Code Monkey not say it out loud
Code Monkey not crazy just proud

Code Monkey like Fritos
Code Monkey like Tab and Mountain Dew
Code Monkey very simple man
with big warm fuzzy secret heart
Code Monkey like you
Code Monkey like you

Code Monkey hang around at front desk
tell you sweater look nice
Code Monkey offer buy you soda
bring you cup bring you ice
you say no thank you for the soda cause
soda make you fat
anyway you busy with the telephone
no time for chat

Code Monkey have long walk back to cubicle
he sit down pretend to work
Code Monkey not thinking so straight
Code Monkey not feeling so great

Code Monkey like Fritos
Code Monkey like Tab and Mountain Dew
Code Monkey very simple man
with big warm fuzzy secret heart
Code Monkey like you
Code Monkey like you a lot

Code Monkey have every reason
to get out this place
Code Monkey just keep on working
to see your soft pretty face
Much rather wake up eat a coffee cake
Take bath, take nap
This job fulfilling in creative way
such a load of crap
Code Monkey think someday he have everything even pretty girl like you
Code Monkey just waiting for now
Code Monkey say someday, somehow

Code Monkey like Fritos
Code Monkey like Tab and Mountain Dew
Code Monkey very simple man
with big warm fuzzy secret heart
Code Monkey like you
Code Monkey like you

星期三, 7月 01, 2009

2009 再回草嶺

記得第一次走草嶺古道是 2002 年初夏,在一個心血來潮的早晨隨興前往,而後就愛上這條依山傍海的古道,並期許自己可以每年都走一次草嶺,看風景之餘順便試驗自己的體能狀況。

隔年跟大學同學再走一次,但 2004 年就開了天窗,最近一次走草嶺是 2005 年的事(參閱:再回草嶺),距今整整已經四年。


草嶺古道上的虎字碑

2005 年那次是去美國出差(參閱:[美國出差記] 老油條)之前,大概是那陣子加班加到悶的發慌,所以趁假日走了一趟。當時應該怎麼也想不到,再次舊地重遊會等上四年,更想不到是這樣的時機。
(『老油條』這篇文章總會讓我想到小華。最近 NV 有人趁著 Computex 來公司跟我們開會,無意間提到了小華,才知道他還在 NV 工作。他應該過的不錯吧?希望他能過的不錯。)

通常大家走草嶺,都是從貢寮出發,慢慢走往大里。大概是我天生反骨,總是從大里開始倒著走。大里到啞口這段路途比較陡,走起來會比較辛苦,但只要看到了虎字碑,往後就是坡度平緩的下坡路段,讓人有種漸入佳境的感覺。



過了跌死馬橋的出口,大約是在貢寮跟福隆的中點,以前我都會向北走往貢寮。這次因為中午只吃餅乾,想說往南到福隆吃個便當慰勞一下自己(貢寮站很荒涼)。結果到了福隆站,一買完票就被售票人員催促著,火車要開了,趕快上車。上了火車才想起要吃便當這回事,結果車廂裡一堆人手捧福隆便當吃的津津有味,我看的很不是滋味。

『不吃便當我來福隆幹嘛?』真是傻眼。

星期二, 6月 30, 2009

換檔時刻—迎向下階段的挑戰

今天是我在訊連科技的最後一個上班日。經過一段時日的休息,我將於下個月二十日前往趨勢科技服務。

『為什麼?』

我離職的消息讓不少人感到驚訝,接踵而來的,是大家一連串的疑問。

是的,這聽起來非常的不合理,而且也十分可惜。但這並不是一個匆促的決定,每一個大家提出的問題,我都在腦海中想過千百回。

最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還是有發生的時候。對我而言,這個選項一直都存在著,也從沒忘過。

以前曾有個台大醫科的同學說過:『當你聯考分數超過台大醫科最低錄取標準的時候,其實你能填的志願只有一個』。

有時候人會因為選擇稀少而感到無奈。然而實際上選擇往往都在,只是人會受到一些內在、外在的主客觀因素影響,刻意或是不自覺的去忽略一些選項。在選擇少,存在風險而又無法預知未來的情況下,只能繼續維持現狀,以不變應萬變。

當然這不是說,選擇離開就一定好。職場是一個不斷累積的過程,我也曾經執著於理想而努力不懈。留與不留,都好、也都不好,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審慎思考的決策,好過不作為的維持現狀。

而我,最後選擇聆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

『一個決定既然作了,就無所謂對錯,重點是接下來該去做什麼,好讓這個決定變的值得』。

星期一, 6月 29, 2009

e-Learning 2.0 PowerKnowledge

原來我是很宅的阿宅。XD

相關文章:阿宅工程師也能懂的行銷



【e-Learning 2.0實務】-越是開放越有商機
2009-06-30 工商時報 【黃進烽】

 對於訊連科技這樣一個80%的員工都是R&D人員的公司來說,如何集合集體智慧,並將這些智慧結晶透過有效的傳播管道,傳遞給每個需要的員工,進一步開花結果,可說是企業面對競爭的基本工具之一。一向在管理上注重「變」、「新」的訊連,最近在web2.0的學習革命中,找到了新的工具,這個工具帶給他們累積知識一個新的視野,也讓他們找到了新的商品開發的機會。

 訊連於2008年申請經濟部工業局計畫的研發補助,並透過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的研究分享,在訊連原本的數位學習平台上開發了一個名為「e-Learning 2.0 PowerKnowledge」的知識分享平台,並於2009年4月導入全公司。在這個平台上,所有員工都可以自由自在地上傳、下載他們所需要的檔案。

 簡單說,這個平台像一個大資料庫,員工可以將自己想要分享的知識內容放在上面並設定為學習書籤(bookmark),別的同事可以將這個書籤列為自己的收藏,當真的需要這個知識內容時,再開啟書籤的檔案或網站連結去閱讀,如果有意見或心得,也可以直接在上面做回應。在原有組織架構上,如果主管看到適合自己部門的文章,也可以將這個書籤寄給自己單位的同仁一起觀賞。或是,如果在組織中有特別喜歡哪位同事所分享的內容,也可以訂閱這位同事,便隨時可以看到這位聯絡人在平台上分享的一些新的作品或評論。

 負責規劃並推動這項任務的訊連eHRD處副總經理吳家寧說,Web 2.0最獨特的地方就是具有互動、討論、分類、分享及推薦等應用功能。當我們看到好的文章、課程或資料時,會想要轉寄給好朋友分享,結果大家e-mail來e-mail去,不僅造成系統的負荷,也常常造成大家浪費時間在找尋過去的資料。現在有了這個平台,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上面瀏覽,也讓大家搜尋起來更方便。

 訊連這個平台上線不到2個月,累積4千個以上書籤。訊連已經有超過7成員工透過這個平台分享書籤,有超過8成以上的員工有收藏其他人所分享的書籤,這比當初推動時預期有6成以上員工能使用這個平台分享或收藏書籤多出許多。目前在這個平台上最吸引人的話題是最夯的「藍光」,被收藏最多的一篇文章是「藍光產業與成本結構」,有超過1百位同事收藏。

 吳家寧說,從目前訊連實施web2.0學習平台的經驗發現,或許是因為同儕壓力,所以員工們放在平台上的資料,不管是專業的,或行銷相關議題,或是生活情趣如旅遊飲食等,內容品質豐富,且品質在水準以上。雖然這些內容的嚴謹程度不一定像由專人規劃製作的數位學習課程,可是,web2.0平台的自由、分享、擴散快速等特性,更能激發出學習者主動學習的動機與興趣。例如有一篇名為「阿宅工程師也能懂的行銷」,由很宅的工程師自己撰寫,自我剖析阿宅一族該怎樣行銷,結果吸引不少同事訂閱,讓同事們了解公司原來藏龍臥虎,擁有不少全方位人才是推動知識分享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樣開放的平台帶給員工相當大的便利性,可是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一旦傳遞快速且方便,會不會造成公司機密外洩,或是其他經營管理上的困擾?

 吳家寧有信心地表示,web2.0平台的目的是分享知識,而不是管控知識,相較於現代企業廣泛使用e-mail或MSN,企業內部知識分享都是記名的,並且留有紀錄,更值得被信賴。

 訊連第一階段是推廣e-Learning2.0 PowerKnowledge平台,未來的計畫是整合現有的KM、wiki、blog等,成為主要的知識分享平台。在建立了內部成功經驗後,訊連也不會放過這個新商品開發的機會,將這個平台推廣給其他更多想創新的企業。到時候,就像他們2002年投入數位學習產業時,完全是因為當時市面上沒有適合的商品而自行開發、為自己量身訂做,結果無心插柳柳成蔭地成為國內主要的數位學習廠商一樣,可以把這個新商品當作另一個重要新商機來開發。(作者為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組長)

星期四, 6月 18, 2009

日本專利 4267649

最近運氣不錯,這篇專利在日本的申請案率先通過。美國以及歐洲則依舊在等待中。

公告號US 2007/0242926 A1
專利名稱Video Program 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公告/公開日Apr 13, 2006
證書號4267649
發明人Chen-Hsiu HUANG,
Ho-Chao HUANG,
Ming-Jun CHEN
專利權人CYBERLINK CORP.
摘要
A method for video program processing includes searching for a static image in a video segment, a static image comprising an image in the video segment that does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over a predetermined time of the video segment. Upon finding a static image, an indication is given to an image processor that the video segment is a program segment.

相關文章:中華民國專利 I307606, 美國專利 7,529,464

星期五, 6月 12, 2009

美國專利 7,529,464

這篇四年多前與同事合寫的專利,終於在今年通過審核。

公告號US 2006/0078287 A1
專利名稱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N ADAPTIVE MIXING ENERGY RATIO IN A MUSIC-SELECTED VIDEO EDITING ENVIRONMENT
公告/公開日Oct 13, 2004
證書號7,529,464
發明人Yiou-Wen CHENG,
Chen-Hsiu HUANG,
Ming-Jun CHEN
專利權人CYBERLINK CORP.
摘要
A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n adaptive mixing energy ratio between at least two soundtracks of video footage in a video image-editing environment is disclosed, the process being transparent to a user beyond a single step of initiation. The method includes applying at least one video/audio analysis technique to a session of video footage, demarcating the footage into a plurality of segments, determining a mixing energy ratio for each of the segment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interpolating the mixing energy ratios for the segments to produce a mixing energy ratio profile before applying the mixing energy ratio profile to the session of video footage.

相關文章:中華民國專利 I307606

星期一, 5月 18, 2009

學習生涯有如可帶走的盛宴

by 張忠謀

兩年前我動筆寫自傳時,參考過去的資料,發現30多年前寫的博士論文,很少看得懂;再看過去的大學工程教科書,也很少看得懂。我發現,一個人在學校學的東西,大學畢業後,前5年約用得到學校學的20%,以後便絕少用得到。

大文豪海明威說:「年輕時住過巴黎,它會一生跟著你,有如一場可帶走的盛宴。」這句話用來形容我前後21年的學校學習生涯,算是十分適當。

學校是培養「求知心」及「學習的習慣」;再者,是培養「思考能力」。求知心及學習習慣是兩項基本,在學校裡若沒能培養前兩項,便完全是浪費時間。至於思考的能力,是內部化及整理的能力,讓你往後可做些與他人不同的事。

中國古語常說的「活到老,學到老」,並不是我認同的終生學習。

因為,終生學習必需具備三項要素:有目標、有紀律、有計畫。

要時時跟得上行業
================

終生學習的目標可分為短、長期,舉例來說,不論是醫生、科學家、半導體業,都要跟得上行業。我一直在半導體業,因此我的目標,便是跟上半導體業的發展。一開始我在技術的領域,就是以跟上技術為目標;後來轉往業務發展,目標就定在跟上半導體業務。

30年前或40年前畢業的銀行家,只需面對存、放款,發行政府公債、賺差價,業務很簡單。當時,美國的銀行家每天下午3點鐘就可打高爾夫球。現在的銀行受世界金融的影響,再加上Internet發展的影響更大。若不能保持跟上新的發展,職業、工作不會超過10年、15年,便已脫節;而科技、工程領域則是更快失業。

我畢業時,不認識Transistor(電晶體)這個字,當時也很少人認識。過幾年後,半導體業的人全都知道電晶體。知識很快地前進,但我一輩子跟上半導體潮流。

立短期目標先充實
================

終生學習的短期目標,可以與興趣、工作職務調動結合。一個技術、或研發的人,升職為經理時,便需要涉獵財務、行銷。如果不懂,就要立個短期目標,在半年學習內相關的財務、行銷,才能在新位子上完全發揮。我發現,法王路易14及與清朝的康熙皇帝,兩人幾乎同時,都是盛世,但都不知對方的存在,因國情不同,後來發展也不同。這引起我的興趣,因此花幾個月的時間研讀兩人的歷史。聽馬勒的音樂,對有音樂底子的人,也是花幾個月就可成為專家。若是貝多芬,就至少要花2年的時間鑽研。

我在美國住了30多年,然後回來台灣14年。回來之初,喜歡看中文報,也經常接觸中國社會,但仍不熟悉。於是立了個短期目標,要在2年內充份了解台灣的政治及經濟。後來發現,這個野心太大,便延長3年。然而,到現在還是不太了解,這項短期目標就變成了我的終生目標。

專心聽比說更重要
=================

終生學習的第二個要素是「紀律」。我認為「專心聽」要比說更重要。一個人的學習,能否達到100%的效率,與是否專心聽有關。提高聽的效率之外,還得內部消化(Internalized)

我隨身都會攜帶一個小記事本,這是為了知己知彼,隨時注意客戶的財務報表。我並且會把重要的資料和資訊記在案頭的標準型筆記本上,一個月或二週溫習一次,我的經驗是可記下所有的重點。當我與客戶談話時,客戶往往驚訝為何我知道這麼多事,這是因為我終生學習是有紀律的。

好的終生學習,絕對會影響生活習慣。我年輕時每天看書4小時,現在2小時,周六、周日兩天加起來也有8、9個小時看書、聽音樂,所以不熱衷應酬。我每天在跑步機上跑步半小時,運動量相當打高爾夫好幾倍。

選擇交往接觸的人
================

終身學習的最後一個要素就是有計畫,否則就會事倍功半。要與誰說話,更是要有計畫,所接觸的人更會影響自己的生活。我對經濟、趨勢有興趣,所交朋友就鎖定是學術界、經濟界的人,不過自己要有料,選定一些有利學習的場合。

生活習慣與接觸的人也要訂定一個方向。每年要回學校充電即使很忙,一年也應抽出一、二個星期的時間,到學校聽課;或是聽5到10次的研討會,要嚴肅地做筆記,才能學到東西。學校是培養一個人的求知心、習慣及思考能力的地方。

一所好學校的定義是師資好、設施好。我反而覺得這是其次;同學才是培養一個人思考、學習的最大助力。有人4、50歲了,還喜歡說出自某某名校,我覺得奇怪,他們把學校的那幾年當成生命的巔峰,其實他出了校門便已開始走下坡路了

與你分享...

星期二, 4月 14, 2009

Corel 第二季開始實施無薪假

最近這陣子春暖花開,政府財經官員更是燕子一隻兩隻的喊話,連鴨子、老鷹都出來湊熱鬧了。竹科的無薪假聽說也漸漸取消或是縮減,景氣似乎漸有起色。

就在大環境逐漸恢復信心之際,突然聽到 Corel 實施無薪假的消息,實在讓人頗為驚訝。
軟體業沒有硬體製造業的廠房龐大負擔,理論上應該是比較不需要動用到無薪假,看來 Corel 似乎是面臨不小的挑戰。

相關文章:科立爾 台灣設研發中心



Corel 1Q Loss Widens, Rev Falls; Plans Cost-Cutting Measures
http://online.wsj.com/article/BT-CO-20090402-706067.html
DOW JONES NEWSWIRES

Feeling the effects of the global economic slowdown, Ottawa-based Corel Corp. (CREL) posted a larger first-quarter loss and lower revenue and said it will implement a number of cost-cutting measures aimed at saving about $2 million over the remainder of the fiscal year.

The software company's loss widened to $1.5 million or 6 cents a share in its first quarter of fiscal 2009 from a loss of $30,000 or nil a share a year earlier.

On a non-GAAP basis, it earned to $5.4 million or 21 cents a share, down from $6.7 million or 26 cents a year earlier.

Revenue for the quarter of $56.2 million was down from $65.5 million a year earlier.

To cut costs, Corel is implementing an immediate 10% salary reduction for all senior executives, five unpaid days off for all employees to be taken in the second quarter and accelerated timing for the mandatory use of any unused vacation time. The company said it will continue to monitor its cost structure and take additional actions as required.

When Corel released fourth-quarter results in February, it declined to give specific guidance for the first quarter in light of global economic uncertainties. For 2009 as a whole, it did say it has a slate of new products it expects will enhance its market position.

Earlier this week, Corel hired Joe Roberts to lead its global product-management, product-development and product-marketing efforts for its graphics, productivity and digital-media businesses. Roberts was president of Broderbund software, a graphics and home-publishing software company.

On Nasdaq Wednesday, Corel closed at $1.92, up 7.3%.

星期三, 4月 01, 2009

中華民國專利 I307606

幾年前剛開始工作時寫的一些專利,經過漫長的等待,最近陸續有結果出來了。雖然只是台灣的專利,也算是個紀念。

公告號I307606
專利名稱可動態調整錄影時間之方法及相關裝置
METHOD AND APPARATUS CAPABLE OF ADJUSTING RECORDING TIME AUTOMATICALLY
公告/公開日2009/03/11
證書號I307606
發明人黃振修 HUANG, CHEN-HSIU
陳品仁 CHEN, PIN-JEN
蘇俊嘉 SU, CHUN-CHIA
黃鶴超 HUANG, HO-CHAO
陳銘軍 CHEN, MING-JUN
專利權人訊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YBERLINK CORP.
臺北縣新店市民權路100號15樓
摘要
本發明之預約錄影之方法係依據一節目中兩相鄰影像片段之間的影音特性差異來動態調整錄影時間。首先針對一包含複數個依序交錯播放之影像片段與廣告片段之節目,接收相關於此節目之資料訊號,並於一預定起始時間開始儲存資料訊號。接著,比較複數個廣告片段中一參考廣告片段之前播放之第一影像片段與緊鄰於參考廣告片段之後播放之第二影像片段之間的影音特性差異。若第一與第二影像片段之間的影音特性差異大於一預定値,停止儲存資料訊號。

星期日, 3月 29, 2009

看不見的非自然科學

台灣的教育環境是極端偏向自然科學的。

如果小孩的數學成績很好,當家長的沒有一個不感到高興的,物理化學也是一樣。但如果說到以後要當個數學家,物理學家或是化學家,大概有一半的家長會皺皺眉頭,說到:
『不如去念電機系還是醫學系什麼的,比較有錢景』。

社會科學—非自然科學,在普遍的認知中,大概只有法律、經濟、財金、會計比較上的了檯面。

自然科學雖然抽象,但某些方面來說,可以藉由實驗來驗證定律,所以還算具像。而且因為其實用性,比較知道可以拿來幹嘛(資訊工程尤其是如此)。

相較之下,非自然科學就吃了大虧,因為一般人往往不知道學了可以用來幹嘛。作家長的也希望自己的小孩未來的道路明確一點,自然而然就產生了這樣的偏差。

畢業之後,在所謂的科技業打滾,完全就是一副理工人的思維。

工作幾年之後,去台大管碩班上課,接觸到的都是那些非自然科學:經濟學、會計學、管理學、行銷、財管等等。逐漸有些感觸:天底下最難的問題就是跟人有關的問題,而許多事情一旦牽扯到『人』,就不是自然科學所能使的上力的。

以前大家都會學排列組合,學排列組合是為了學機率,有了機率之後就可以藉由統計學得到資訊,得到資訊之後呢?當然就是拿來幫助我們做決策。決策重不重要?我們的一生中都會面臨到許多決策:

『要不要念博士班?』
『要出國唸書還是就業?』
『要當兵還是服國防役?』
『要不要換工作?』
『要不要結婚?什麼時候結婚?』
『買房子還是租房子?』
『要不要生小孩?什麼時候生小孩』

長大成人之後,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做決策。決策如此重要,可是卻很少有人學過決策,把決策這門學問當一回事。

而談判牽涉到多方,是許多不同利益單位的共同決策,就更是一門艱深的課題。決策與談判,在台灣都還不是一門大家很當一回事的學問。

隨便舉個例子:
===============================================
一對夫妻打算用工作幾年的積蓄買間房子。買房子是何等大事,先生跟太太的意見自然不完全相同,而婆家娘家的人也都有自己的偏好,對於價錢的歧見更大。

賣房子的另外一方可能是一對即將退休的老夫妻,老先生想趁著房價還不錯的時候把舊房子脫手,賣個高價,老太太對房子有感情,不太想賣房子,不太願意把畢生奮鬥的房子隨便讓給外人。

夾在中間的,還有唯利是圖的仲介,不管成交價錢是高是低,反正就是儘速成交,拿了佣金走人。
===============================================

如果房子看中意了,該怎麼談?

人生中的難題與挑戰何其多,我們卻花太多時間在學偏微分方程和理想氣體方程式。

也許有一天,對社會科學的重視,才是台灣整體發展的另一個關鍵。

星期五, 3月 20, 2009

歐巴馬國情咨文讀後感

http://www.guardian.co.uk/world/2009/feb/25/full-text-barack-obama-congress-address



歐巴馬不愧是一個傑出的演說家。

不過,身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歐巴馬厲害的地方可不只是群眾魅力而已。

演說剛開始就直接破題,直言景氣衰退是目前美國最大的挑戰。接著他說明藉由退稅刺激景氣,恢復信心,向金融體系注資以及抒困特定大型金融機構,以此穩定金融體系,並重新啟動信貸機制。

然而這樣還不夠,為了確保美國未來的繁榮與興盛,歐巴馬將啟動三項長期投資,分別專注在新能源健康醫療教育。歐巴馬為了挽救經濟不得不暫時放下財政赤字問題,然而他也矢言,要在未來的經濟方案中,重新評估每項政府投資的效益,並嚴格控制政府赤字。

看他的國情咨文就可以發現,歐巴馬是真的瞭解導致目前金融危機的前因後果,並致力提出解決方案,也許有人依然抱持懷疑態度,但至少他比小布希好的太多。

不只是個天才演說家,歐巴馬具備的聰明才智與遠見也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難怪這麼多人對歐巴馬寄予厚望。

星期日, 3月 15, 2009

談判的科學與藝術

不要只想著談判,要先看清楚現在的局。
看的遠,看到別人的利益,為別人著想,尊重不同的差異
促成合作,解決爭端。同中求異,異中求同。

談判是多方參與的共同決策,是綜合的學問,要多用常識去判斷。



交易:不成回復原狀,成了對雙方有益
爭端:不成惡意猶存

談判的過程必然資訊不對稱,要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雙方的最佳替代方案以及讓步底線。
最終的目的是增加雙方的利益,在談判的過程中有求有讓,把餅做大。

如果不能同時創造雙方的利益,吃虧的一方可以選擇不談。
如果雙方都堅持己見,沒有交集,就完全沒有談的空間。

星期日, 3月 08, 2009

大國崛起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45/5096055.html

11月24日,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在央视经济频道黄金时间结束首播,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它透过九个历史上的世界大国的发展经历,给今天带给了思考。

中国复杂而曲折的历史进程,给国人心态带来诸多消极影响,遗留下不少与“大国心态”相悖的东西。当今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我们该更多的思考如何以史为鉴,让历史照亮未来的行程……

第一集:海洋时代(开篇·葡西)
第二集:小国大业(荷兰)
第三集:走向现代(英国上)
第四集:工业先声(英国下)
第五集 激情岁月(法国)
第六集:帝国春秋(德国)
第七集:百年维新(日本)
第九集:风云新途(苏联)
第十集:新国新梦(美国·上)
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国·下)
第十二集 大道行思(结篇)

相關文章:Commanding Heights: The Battle for the World Economy

星期四, 2月 26, 2009

Obama's speech to Congress

http://www.guardian.co.uk/world/2009/feb/25/full-text-barack-obama-congress-address

英語閱讀讀書會

自從結束大學聯考之後, 英文程度逐漸往下滑, 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
因此想來召集個英語讀書會, 主要重心放在 reading

我們來唸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IHT 具權威性且題材涵蓋廣泛, 唸英文還可以增加國際視野
每週四早上 10:00 IHT 上面的 headline 就是當日的閱讀教材

我覺得以前我高中英文老師的教學方式還蠻不錯的
因此先採用類似的方式進行, 這邊先賣個關子

先說明好喔, 是大家一起來唸, follow 固定的程序
沒有誰教誰的問題, 也沒有要預先準備什麼, 就是來唸英文而已
沒有額外的 loading, 也沒有任何 assignment

時間定在每周四下午 6:30~7:30, 大約一個小時就夠
上學期從 3/5~6/2, 然後放暑假三個月, 接著下學期

*不景氣正是充實自己的好時機*

三人以上成班, 最多八人, 歡迎踴躍報名

星期一, 2月 23, 2009

江炯聰,看看假象

今天是『談判:合作之決策』的第一堂課。
大師開講,果然如沐春風。有機會上這門課,真是一種福氣。



飢渴地唸書,熱心地服務幼童,熱血的關心國事,大學是他的黃金歲月

 台大管理學院教授江炯聰,人如其名,目光炯炯、聰明智慧,於1965年以第一名成績考進台北市建國中學,1968年再以第一志願考進台大化學系,現在則是財經界重量級的教授。提起大學生活,彷如進入時光隧道,一幕幕年輕時代的影像瞬間浮現腦海,那段充實而燦爛的日子,真是他生命中的黃金歲月。

第一志願如願,什麼都去一試

 江炯聰就讀高中的時候,對化學和數學就非常感興趣。建中時期,他就研讀了大學的化學教材和數學教材,但是他的物理較普通,對生物一直沒有興趣,因此高中分組選舉的是甲組,而非丙組(當年大學聯考分為甲、乙、丙、丁組,甲組為理工系組,乙組為文史系組,丙組為醫學系組,丁組為法商系組)。他的成績優異,當然以第一志願考進了台大化學系。

 好學的江炯聰,進入多元而自由的台大,彷如飢腸轆轆的人,進入菜餚豐富的自助餐席一般,囫圇吞棗,什麼都去嘗試,並未侷限於化學領域。他回憶當時,除了熱愛的化學之外,那時新新的現代物理學,如相對論、電磁學等,都令他深 深著迷;建中時期就已讀完老、莊及法家重要經典的他,大學時期對西方哲學思想又充滿了興趣,涵泳於尼采、史賓塞……等哲學家的思想之中。他說,不管有沒有看懂,但他認真的讀,認真的思考。

 在他大學的學思歷程中,藝術對他的影響也很大,大一參加美術社和口琴社,大二加入台大合唱團;但是對他影響最大,甚且影響了他一生的則是從大三開始積極投入的社會服務。談到這段經歷,江炯聰露出一絲甜美的微笑,他懷念那段日子,充實而美麗。他回想著,似乎又回到了那個年代。

育幼院徵義工,報名毫不遲疑

 大二下學期,《台大青年》刊出一篇育幼院的採訪報導,讀完之後,他感動得淚如雨下。這篇報導的末尾附上徵求育幼院義工的啟事,他毫不遲疑的報了名。可是,學期即將結束了,他還沒收到通知;接著暑假到了,仍然沒有通知,於是他就前往台大青年社詢問,台大青年告訴他,因為報名要當義工的只有兩個人,所以就沒有進一步的行動了。

 聽到這個消息,有如晴天霹靂般的震撼他。當他得知另一位報名者原來就是他的化學系同學施顏祥(現任公賣局長)時,就去找他,兩人激動的說,「(報名的人)太少了,我們去作吧!」雖然沒有受過任何創立組織的訓練,但他們毅然決定成立專門服務幼童的社團。在他們的努力奔波下,「台大慈幼社」誕生了,報名同學高達四百多人,這不但是台大第一個專門以服務為宗旨的社團,而且一成立就躥升為第一、二大的社團。

 慈幼社成立之初,人數太多,整個社團簡直可以用一團亂來形容,幸好當時的心理所研究生吳英璋(前台北市教育局長,現任台大心理系教授)前來幫忙他們進行訓練工作。因為慈幼社,他也結識了黃光國(現任台大心理系教授)、黃榮村(現任行政院政務委員)和楊國樞老師(現任中研院副院長)。後來慈幼社要出會刊,當時的台大新聞社總主筆林聖芬(現任中時晚報發行人兼社長)前來主持,隨後林聖芬也當選為第二任慈幼社總幹事。

認真讀認真生活…推薦青年獎章,他斷然拒絕了

 慈幼社成立之初,服務的對象包括忠義、福安等育幼院,後來擴大到山地、漁村,並支援各大學成立服務社團。在他大三、大四的時候,爆發「釣魚台事件」,保釣運動風起雲湧,當時的台大代聯會主席馬英九(現任台北市長)就是保釣大將,在這股保釣風潮中,他開始關心國事。保釣運動逐漸平息之後,取而代之的是「社會服務運動」,但他發覺,「運動」和「服務」差別很大,運動多是高談闊論,說得慷慨激昂,卻不太會做事,而且也不持久,服務則真正在奉獻、在做事,他重視、在意的是服務,而非運動。事實證明也確是如此,「社會服務運動」銷聲匿跡了,但各大學的社會服務社團卻如雨後春筍般的興起,東吳的幼幼社成立了、政大的愛愛會成立了、輔大的同舟會也成立了(由現任的主計長林創立)……

 投入社會服務,讓他對化學疏遠了,他開始接觸社會主義思想,馬克斯共產主義和毛澤東所寫的著述等禁書都看了。他不諱言的說,當時看完這些書,都是一知半解的,但這卻是他生命成長中的一個重要歷程。大四,救國團召開全國大專院校學生服務社團研討會,他當選為主席;全國大學生馬祖訪問團,他是團長;學校推薦他爭取「青年獎章」,被他拒絕了。他說,直到服兵役的時候才知道,青年獎章是由蔣經國親自頒獎;服完兵役後,他被禁止出國十年,他懷疑,不知是否和他沒有加入國民黨,又積極投身社會服務工作,且拒絕被推薦為青年獎章得獎人有關。

誠懇學習反省,用心看透假象

 服完兵役後,他和李國鼎工作過一段時間,1979年,王永慶要聘他前往台塑服務,而李國鼎也正好組成了行政院科技顧問組,他不知該如何抉擇之際,就去請教他很尊敬的黃桂權教授,當時,他和教授只對了幾句話,就改變了他的一生。教授問他:「台塑有多少人?」他答:「四萬多人。」教授再問:「那科技顧問組有多少人?」他答:「十多人。」於是教授提高音調對他說:「那還想什麼!」

 1980年、他進入科技顧問組,走進新興產業。1982年,出國禁令解除,他赴日本研究了一年;1984年台塑說要發展新產業,再找上他,但他決定前往美國MIT進修,專攻技術創新,走進資訊產業,那年他已35歲;1988至1989年,他受邀前往歐洲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System Analysis,這個單位是前蘇聯的智庫,在那兒,他親賭東歐的改革和蘇聯的崩解,也恰逢鄧小平的改革和天安門事件,對他的衝擊頗大。

 他說,這一生中,他對政治人物最不信任,因為政治人物用了太多的符號和激情,又簡化了太多事情,因此他真正佩服的人,像證嚴法師、泰瑞沙修女、李國鼎、施振榮等,都不是政治人物。他勉勵即將踏入大學的準新鮮人,要誠懇,要用心看透形式的假象,要學習反省,好好把握人生的黃金時代。

星期日, 2月 22, 2009

關渡自然生態

假日去淡水,有空不妨也去關渡走走。關渡自然公園是少數台北近郊而可以觀察到自然生態的地方。關渡紅樹林生態系中的生物種類繁多,這裡最容易見到的,則是彈塗魚和招潮蟹。

招潮蟹很機靈,遠遠看泥地上一整片都是,但人真要是走進了,就通通鑽到泥地的洞穴中,不見蹤跡。真要接近他們,得在旁邊蹲上一陣子,等他們習慣有人在旁邊之後,就又慢慢一隻隻跑出來。招潮蟹很可愛,一隻隻在泥地上橫行,用小螯夾泥球攝食;偶爾還會打架爭地盤,或者揮舞著兩隻螯像極了對天朝拜。


【弧邊招潮蟹】又名網紋招潮蟹,棲息在較為泥濘的沼澤,多位於紅樹林附近,會築火山型的洞口,生性隱秘,揮動大螯的動作緩慢,爬行時亦步亦趨,遇有干擾時才快速奔回洞穴中。雌、雄蟹的甲殼、步足以褐色調為主,背甲常見深色的網狀花紋,變化極大,雄蟹的大螯掌節密布疣狀顆粒,呈橘紅色,不可動指與可動指為白色,螯腳狀如尖鉗。

星期三, 2月 18, 2009

不景氣會過,但核心競爭力不能受損

今天聯合新聞網刊登了一篇對蔡明介的專訪,其中有幾段講的非常的好,摘要如下:

我們讓公司損益平衡點維持在最低的水準,假設不景氣的時間還得持續一陣子,若公司損益平衡點太高,就比較可能產生虧損。當然,現金流量也很重要。

在景氣好時,大家想要成長,持續擴充取得市占率,提高獲利;但在不景氣時,則要想到該如何維持最低損耗,不但要降低成本,還要保護核心競爭力。要知道的是,不景氣會過,但是你的核心競爭力不能因此受到損傷。講起來簡單易懂,但實際上很有挑戰,比方大家都知道在不景氣時要持續投資,但要投資到什麼程度呢?

「論經濟動盪年代的領導統馭:不景氣時期如何做好事情的新守則」這本書中指出,對每個執行長(CEO)來說,現在是有毒的環境,這意思就是稍微保守一點,不要看太多機會,要想到這些機會不會是陷阱。從產業角度來看,半導體產業也走向成熟化了,對於機會,一定是要去找的,但要確認那真是機會嗎?

有本書是叫A到A+,我覺得這是五、六年前最好的書,裡頭描述優秀公司有個特質就是,「面對這個殘酷的事實,但是對未來要保持信心」,不能假設不景氣很快會過去,你要假設這個不景氣可能會很漫長,這個時候如果你做對,不景氣恢復時,你就會變的很好。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在今年元旦、過年長假期間,為公司主管群開了書單,並要求閱讀完畢後,至少寫二頁以上的讀書報告,他手上拿著如同論文厚度的心得裝訂本,並強調:「我跟主管們說,不景氣時,大家千萬不能當觀眾、看電視,看了書一定要有心得!」

蔡明介表示,聯發科為了讓員工們對金融危機的認識有共同基礎,也請來經濟學專家劉憶如來公司對高階主管演講,過年期間就讓公司五、六十名一級主管寫讀書心得。蔡明介表示,這本書強調企業不只是要反省,還要快速採取行動。

星期日, 2月 01, 2009

阿宅工程師也能懂的行銷

這次的 CT-All Recharge 我想來點不一樣的。

記得幾年前,老闆曾經說過,期許訊連是一家具備『研發』與『行銷』雙重優勢的公司。

大家都是 RD,研發沒問題。那麼行銷呢?
行銷就是做廣告嗎?什麼叫做有 market sense?

去年初開始我回台大管碩班上課,第一學期的必修課就是行銷管理。整個學期三學分的課讀下來,開始對周遭的許多事情有不一樣的想法。有時也會把課本上的東西,跟公司在做的事情作對照,過程中收穫良多。

我覺得,RD 知道一些行銷的概念,不是要 RD 去賣東西,最重要的是讓 RD 能設計出更貼近使用者的產品。

因此我想以一個半路出家的學徒身分,跟大家分享我的學習心得。
響應親民化路線,題目就叫做『阿宅工程師也能懂的行銷』吧!

星期一, 1月 26, 2009

管碩班第三學期選課

上學期修了兩門課,必修的『財務管理』以及『產業競爭分析』。總的來說,第二學期的收穫並不如第一學期那麼多,投入的時間較少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因素,是跟同學的互動較少。

『財務管理』整學期只有兩個個案,第一個個案因為正好去日本渡假,所以只參與討論了第二個個案,其他時間都在上課。『產業競爭分析』雖然有七個個案,但因為同組的同學偏愛利用 Skype 在家裡討論,所以實際互動的機會不多。

『財務管理』老師上的中規中矩,整個學期的課程內容紮實而且涵蓋面廣。收穫比較大的是淨現值的概念、資本決策的方法,還有終於搞懂債券是什麼。至於所謂的股價評價公式、市場風險因子等,則是始終都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至於『產業競爭分析』,我覺得是一門比較沒有詳盡理論基礎的課程,因為太偏向產業面了,很難有什麼理論架構,比較重要的就只有 SCP 架構跟五力分析。倒是七個個案都很精彩,是整門課收穫最大的部分。

第三學期的課有點難選,因為感興趣的課並不多。本來是選『談判』以及『知識經濟與人力資源分析』,沒想到人力資源分析這門課居然沒有達到開課的門檻,最後只好選了次順位的『創新與創業管理』。



談判:合作之決策

課程介紹:
本課程參考哈佛大學之談判學程,該學程係由商學院、法律學院與政府學院共同設計,主要著重在談判之科學分析以促進合作之決策,範圍包括交易創造與衝突解決。

就具體內容而言,首先本課程將定義分配型與整合型談判,探討如何創造價值,包括如何架構談判以達成互利之協議,以及如何將分配型談判轉化為整合型,並公平合理分享價值。進而本課程將擴大談判參與者由雙方到多方,以及各方內部還有衝突的多方,以探討可能的合縱連橫。最後,本課程將討論外部(第三者)的協助或介入談判以及可能扮演何種調解或仲裁甚或利害交織的角色。

授課教材:
本課程主要參考教材為: Raiffa, H. (2002), Negotiation Analysis: The Science and Art of Collaborative Decision Making,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授課方式:
為深入了解各類型談判的關鍵成敗要素以及資訊不完全與不對稱的現實世界情境,本課程將探討眾多國內外著名案例,並在課堂中與課後進行談判模擬與角色扮演,各方機密訊息與談判對手則臨場隨機抽樣配對,此設計旨在訓練學員適應各種談判議題與狀況以及學習與各類型不熟悉之對手交手。

評分標準:
與本課程相關的學理有交易成本理論、賽局理論和資訊經濟學,本課程也觸及機制設計,均為數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主要議題。課程評分包括兩項個人課後作業(20%)與一項團體學期報告(40%),以及個案研究與角色模擬的綜合表現(40%)。



創新與創業管理

課程介紹:本課程上課方式包括上課講授、Harvard個案研討為主,搭配文章 導讀,以期有效提昇同學學習興趣與效果。修課學生不限產業背景或工作性質。

課程目的:本課程之課程目的在協助學員了解創新與創業之基本概念、分析架構與模式,透過文章閱讀、個案研析與上課講授來達到上述目的。

授課教材:Harvard個案、HBR文章、授課講義、與參考教科書
授課方式:個案討論、文章選讀、上課講授
評分標準:課程參與和討論(25%)、個案討論與報告(25%)、期中考(25%)、 期末考(25%)

星期五, 1月 09, 2009

Person Search 暴飲暴食慶功宴

"慶功宴?" "為什麼?"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 我就大發慈悲的告訴你
為了響應政府德政, 為了共體時艱, 為了擴大內需, 為了刺激消費
為了防止世界被破壞, 為了守護世界的和平, 貫徹愛與真實的邪惡 ....

我們來替 Person Search 辦一場慶功宴吧~~



十個月過去了, 就像是生個小孩一樣
這是 magic team 有史以來最長的 project
從二月四號的第一個 commit 開始

至今總共有 2255 個 commit, 2255 次 code review
25 個使用者, 收集了 64766 張照片, tag 過 28386 張照片, 144 個人物
14 次 user 訪談, 72 次 release build, 27 張 TR, 120 隻 ebug
無數次的討論與修改, 無數次的加班與趕進度

很高興在年底, 我們終能如期完成並有不錯的成果
這一切都要感謝大家的努力

每次都說 Walt 要請客, 這回 Chris 真的要請客了

冬日苦寒, 跟大家約在鋤燒, 請大家吃好吃的壽喜燒
時間暫定在 2009/1/9 (五), 如有不能配合的我們再討論

沒有參與到的新人們也不用客氣, 畢竟難得有這麼長的 project RC
況且沒有天天在過年的, 把握機會大家來吃吃喝喝吧~~

鋤燒台北復興店
台北市復興南路二段132號1樓
http://www.justforfun.com.tw/sukiyaki-c-4.htm

星期日, 1月 04, 2009

張忠謀:大學生要做的十一件事

大學四年,我認為大學生應該要多花心思在十一件事情上:

首先是「養成一個終生的、健康的生活習慣」。

假如你已經養成了這個習慣,那很好,希望你繼續維持;假如你尚未養成這個習慣,那麼請好好把握十八歲這個年紀,因為這近乎是最後的機會。錯過了大學四年這段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的時期,以後要再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恐怕將更不容易。而沒有健康,一切都不用談。況且,現在大家醫學的知識比起五十年前更豐富,醫學也有很大的進步,保健知識比起我十八歲時候好多了。
健康生活的習慣包含了運動,經常運動不一定是要以成為一個很好的運動家或者校運選手為目標,而是養成一個習慣,把運動當作健康生活的一部份。

第二件事是「培養志願」,為自己許一個更細微的志願。

例如,你未來要走哪一個行業?要在政治上、法律上、科學上、學術上還是到企業界?這個就是志願。
假如目前尚未決定志願的話也不用太擔心,這往往是大學二、三年級甚至於是更後面才能做決定的事。但希望你在這大學四年裡儘早有自己的志願,這樣就可以決定你要在哪些事情上下功夫、花時間,也可以早一點知道自己事業的方向、人生的方向,進而知道自己要在什麼學問上多努力。
志願可以分成學術上的志願與非學術相關的志願。學術上的志願就至少是一門主修,無論物理、化學、電機、機械都好,甚至是寫作等藝文方面的志願,都屬於學術上的志願。
除了學術以外的其他志願則屬於非學術相關的志願,範圍更廣。例如:當立法委員、到公司裡頭作經理、工程師、總經理、當律師等都是非純學術的志願。
無論是哪一類的志願,一旦有了志願以後,學習會比較有方向。

第三,要「用功學習」。

假如你們的志願是學術志願,是未來想當教授、做研究,那麼你們盡可能花百分之一百學習的時間專注在專門的領域上。
若是政治、法律、企業、工商業、服務業等非學術相關的志願,則建議你們頂多在專業領域上花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時間即可,另外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的時間則可以用來學習與你們的志願相關的東西,但不在你的專門領域裡頭。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志願是在企業裡頭工作,而你的主修卻是電機系的話,電機是你吃飯的本錢,你得花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時間在電機的領域裡頭用功學習;另外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時間,因為你預備到企業界做事,所以你要了解包括電腦、資訊、半導體、通訊等資訊,閱讀國內外報章雜誌、相關行業的新聞報導;除此之外,你也得花點時間學學會計、財務、行銷,看看企業是如何競爭,甚至應該注意一下這個行業公司的股價,還有股價漲跌波動的理由為何?
假如你預備以政治來作為志願,那更有一套經典式的學習領域,包括:飽覽歷史、地理、語文方面的書籍,還有閱讀傳記,這是作為一個政治人非常經典式的訓練。

第四個,「學習的時候不要背書,要徹底瞭解」。

無論是看書或是閱讀其他資訊,有時候不是一本書,而只是論文中的幾個段落或是幾頁內容,都要徹底瞭解。徹底瞭解比你看了多來得重要。而且千萬不要僅靠你的記憶力背書,背書只是通過考試的一個辦法而已。
你目前的人生已經通過了種種考試,之後的人生不是挑一個習題或者寫一篇短文的這種考試。未來你人生中的每一天可能都在考試,但那些考試是需要徹底瞭解與融會貫通的。
以我自己為例來說,我的學士跟碩士都是主修機械,可是我一進產業就是進入半導體業,剛開始我對半導體業是一竅不通。可是我的物理相當好,於是我買了一本當時半導體的經典著作,是William Shockley的一本書,有兩百多頁,我花了四、五個月的時間從頭到尾徹底地學習與瞭解。
那時年紀輕,大概二十四歲。白天我在生產線上做事,晚上則花好幾個鐘頭看半導體的書籍。白天的工作雖然讓我對半導體有基本的認識,但實際上對我的半導體學問幫助不大,我的半導體知識主要是靠晚上幾個鐘頭的閱讀而來。
我每天晚上頂多看這本書的十頁,有些地方看來看去還是看不懂,這時候就要找一個教師。我那個時候有一位非常喜歡喝酒的同事,跟我住在同一個旅館裡,他有豐富的半導體學問。他因為很喜歡喝酒,幾乎每天七點鐘到十點鐘都在旅館樓下的在bar裡面喝酒,所以很容易找到他。雖然是在喝酒,可是他沒有真正喝醉。我唸書這三個鐘頭中,有看不懂的地方,或者是想來想去還是不懂的地方,我就去找他,我不僅可以找到他,百分之九十的問題,他也都可以替我解答。
學校的環境對學習很好,可是要抱著徹底瞭解的心去請教,而且要適時尋找與運用資源。

第五點,學會「獨立思考」。

獨立思考在中國、台灣的文化裡比較欠缺。
所謂的獨立思考就是不要人云亦云,不要看了什麼文章,或者聽了一個演講就認為是這樣。看了文章或聽了名人的演講後,要去想他講的是不是事實?然後去找另外一個來源來求證。

第六個,「學創新」。

創新有很多是來自天分,但有一部份是可以靠後天培養。培養創新的途徑其實就是之前說的徹底瞭解、用功學習與獨立思考,這三件事與創新有強烈的正相關。

第七點,「學中文」。

雖然大學生的中文已經學了十八年,可是絕大部分學生的中文還是不夠好。
台灣中學的中文教育跟我小時候在大陸所學的十分相似,均注重讀跟寫,當然還有背書與背古文。那為什麼很多人十八歲了還不夠好,甚至到了四十歲都還不夠好?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聽」跟「講」的能力。
什麼是「聽的能力」?你跟人家講話,對方會有感覺,但可能沒有真正在聽,那就是對方聽的能力差。我是董事長,照理說在公司裡頭大家應該聽我講話,可是我發現常常我講了一句話後,其實我接下來有四、五句話要說,但我在講完一句後就被對方打斷了,因為他以為他知道我接下來會講什麼,但事實上百分之八十的時候他都猜錯了,這就是聽的能力不夠。
講話人人都會講,因為中文是大家的母語,可是「講」的能力還是有層次之別。講話的第一層能力是「詞能達意」;其次是能夠「有邏輯的解釋一件事情」,就是口頭上能有邏輯性的解釋好一件事情,這個恐怕只有百分之六、七十的人能夠做到。再高一層則是「有說服力地表達一件事情」,這部分可能只有百分之二、三十都還不到的人達得到。那最高的層次是「雄辯」,這部分一百個人中恐怕一個人都沒有。
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提高聽的能力,在說話方面也能達到具說服力的層次,這是可以花時間、花功夫學習的。 

第八點,「學英文」。

英文非常重要,因為未來的五十年,甚至於更長的時間,英文會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語言。雖然要一個十八歲的人學英文已經有點晚了,但是還是可以補救。
補救的話可以從「讀、聽、寫、講」這四方面來進行。學中文要注意的是「聽跟講」,學英文則是要多注意「讀跟聽」。到了十八歲時如果你的英文講得不好,要你流利地講英文會比要你流利地寫英文還來得困難,但重要的是你能夠流利地「讀」,這對十八歲的人來說還不晚,要期許自己能夠做到讀英文跟讀中文一樣地流利,這點相當重要。
你可以給自己一個測驗。現在台灣翻譯的書很多,很多英文書被翻譯成中文。兩、三年以後,假如你是願意看原文書而不是中文譯本,而且能夠流利地閱讀的話,那麼你就做到了。
英文聽力也一樣,到了十八歲時,如果英文底子沒有很好的話,已經很難再要求英文講得流利或者寫得好,但是英文聽的能力可以再加強,把英文的獨與聽的能力訓練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九點,「學習世界」。

要學習全世界,不只學習台灣、大陸、亞洲。
學習世界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英文能力,假如你無法流利地閱讀英文,要學習世界就比較困難。以新聞而言,台灣報紙報導國外的新聞的量很缺乏,台灣的新聞台雖然有時候會報導國外新聞,但簡直是少到幾乎沒有。所以我曾經說過要學習世界,起步點就每天看國際先鋒論壇報(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你會在裡頭看到不同的世界。除了國際先鋒論壇報之外,可以再看看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還有美國的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

第十點,「學演講、學辯論」。

這個跟我剛剛講中英文的訓練有關,演講是講,辯論又是聽又是講。
電視上有很多時論者,他們的演講技巧很好,簡直是口若懸河,但是內容不見得那麼豐富,演講跟辯論需要技巧,更需要內涵。

第十一點,也最重要的一點,做一個「誠與信」的人。

「誠」就是不講謊話,不是只對你熟的人不講謊話,而是任何時候都不講謊話;「信」就是你說要做什麼,你就會不計代價來完成。我期許大家做一個誠與信的人。
我認為社會有沒有提升與社會上的領導人有關。我希望你們現在十八歲以後都能成為各個領域的領導人,也是一個在誠信上不容置疑的人,誠信之外還能與別人既競爭又合作。
在大學的時候學會了如何既競爭又合作,希望出了校門還是能夠繼續如此,那我們的社會才會提升。

lec-1 (2022-05-12) Accelerating deep learning computation & strategies

雖然用 DNN train/predict model 也好一陣子了,但這週才是第一次搞懂 cuDNN 是作什麼的 以前好奇過 tensorflow/pytorch 是怎麼做 convolution 的,FFT 不是比較好嗎? 下面的 reference 就給了很好的解釋: 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