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月 26, 2009

管碩班第三學期選課

上學期修了兩門課,必修的『財務管理』以及『產業競爭分析』。總的來說,第二學期的收穫並不如第一學期那麼多,投入的時間較少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因素,是跟同學的互動較少。

『財務管理』整學期只有兩個個案,第一個個案因為正好去日本渡假,所以只參與討論了第二個個案,其他時間都在上課。『產業競爭分析』雖然有七個個案,但因為同組的同學偏愛利用 Skype 在家裡討論,所以實際互動的機會不多。

『財務管理』老師上的中規中矩,整個學期的課程內容紮實而且涵蓋面廣。收穫比較大的是淨現值的概念、資本決策的方法,還有終於搞懂債券是什麼。至於所謂的股價評價公式、市場風險因子等,則是始終都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至於『產業競爭分析』,我覺得是一門比較沒有詳盡理論基礎的課程,因為太偏向產業面了,很難有什麼理論架構,比較重要的就只有 SCP 架構跟五力分析。倒是七個個案都很精彩,是整門課收穫最大的部分。

第三學期的課有點難選,因為感興趣的課並不多。本來是選『談判』以及『知識經濟與人力資源分析』,沒想到人力資源分析這門課居然沒有達到開課的門檻,最後只好選了次順位的『創新與創業管理』。



談判:合作之決策

課程介紹:
本課程參考哈佛大學之談判學程,該學程係由商學院、法律學院與政府學院共同設計,主要著重在談判之科學分析以促進合作之決策,範圍包括交易創造與衝突解決。

就具體內容而言,首先本課程將定義分配型與整合型談判,探討如何創造價值,包括如何架構談判以達成互利之協議,以及如何將分配型談判轉化為整合型,並公平合理分享價值。進而本課程將擴大談判參與者由雙方到多方,以及各方內部還有衝突的多方,以探討可能的合縱連橫。最後,本課程將討論外部(第三者)的協助或介入談判以及可能扮演何種調解或仲裁甚或利害交織的角色。

授課教材:
本課程主要參考教材為: Raiffa, H. (2002), Negotiation Analysis: The Science and Art of Collaborative Decision Making,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授課方式:
為深入了解各類型談判的關鍵成敗要素以及資訊不完全與不對稱的現實世界情境,本課程將探討眾多國內外著名案例,並在課堂中與課後進行談判模擬與角色扮演,各方機密訊息與談判對手則臨場隨機抽樣配對,此設計旨在訓練學員適應各種談判議題與狀況以及學習與各類型不熟悉之對手交手。

評分標準:
與本課程相關的學理有交易成本理論、賽局理論和資訊經濟學,本課程也觸及機制設計,均為數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主要議題。課程評分包括兩項個人課後作業(20%)與一項團體學期報告(40%),以及個案研究與角色模擬的綜合表現(40%)。



創新與創業管理

課程介紹:本課程上課方式包括上課講授、Harvard個案研討為主,搭配文章 導讀,以期有效提昇同學學習興趣與效果。修課學生不限產業背景或工作性質。

課程目的:本課程之課程目的在協助學員了解創新與創業之基本概念、分析架構與模式,透過文章閱讀、個案研析與上課講授來達到上述目的。

授課教材:Harvard個案、HBR文章、授課講義、與參考教科書
授課方式:個案討論、文章選讀、上課講授
評分標準:課程參與和討論(25%)、個案討論與報告(25%)、期中考(25%)、 期末考(25%)

沒有留言:

lec-1 (2022-05-12) Accelerating deep learning computation & strategies

雖然用 DNN train/predict model 也好一陣子了,但這週才是第一次搞懂 cuDNN 是作什麼的 以前好奇過 tensorflow/pytorch 是怎麼做 convolution 的,FFT 不是比較好嗎? 下面的 reference 就給了很好的解釋: W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