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6月 30, 2009

換檔時刻—迎向下階段的挑戰

今天是我在訊連科技的最後一個上班日。經過一段時日的休息,我將於下個月二十日前往趨勢科技服務。

『為什麼?』

我離職的消息讓不少人感到驚訝,接踵而來的,是大家一連串的疑問。

是的,這聽起來非常的不合理,而且也十分可惜。但這並不是一個匆促的決定,每一個大家提出的問題,我都在腦海中想過千百回。

最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還是有發生的時候。對我而言,這個選項一直都存在著,也從沒忘過。

以前曾有個台大醫科的同學說過:『當你聯考分數超過台大醫科最低錄取標準的時候,其實你能填的志願只有一個』。

有時候人會因為選擇稀少而感到無奈。然而實際上選擇往往都在,只是人會受到一些內在、外在的主客觀因素影響,刻意或是不自覺的去忽略一些選項。在選擇少,存在風險而又無法預知未來的情況下,只能繼續維持現狀,以不變應萬變。

當然這不是說,選擇離開就一定好。職場是一個不斷累積的過程,我也曾經執著於理想而努力不懈。留與不留,都好、也都不好,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審慎思考的決策,好過不作為的維持現狀。

而我,最後選擇聆聽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

『一個決定既然作了,就無所謂對錯,重點是接下來該去做什麼,好讓這個決定變的值得』。

星期一, 6月 29, 2009

e-Learning 2.0 PowerKnowledge

原來我是很宅的阿宅。XD

相關文章:阿宅工程師也能懂的行銷



【e-Learning 2.0實務】-越是開放越有商機
2009-06-30 工商時報 【黃進烽】

 對於訊連科技這樣一個80%的員工都是R&D人員的公司來說,如何集合集體智慧,並將這些智慧結晶透過有效的傳播管道,傳遞給每個需要的員工,進一步開花結果,可說是企業面對競爭的基本工具之一。一向在管理上注重「變」、「新」的訊連,最近在web2.0的學習革命中,找到了新的工具,這個工具帶給他們累積知識一個新的視野,也讓他們找到了新的商品開發的機會。

 訊連於2008年申請經濟部工業局計畫的研發補助,並透過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的研究分享,在訊連原本的數位學習平台上開發了一個名為「e-Learning 2.0 PowerKnowledge」的知識分享平台,並於2009年4月導入全公司。在這個平台上,所有員工都可以自由自在地上傳、下載他們所需要的檔案。

 簡單說,這個平台像一個大資料庫,員工可以將自己想要分享的知識內容放在上面並設定為學習書籤(bookmark),別的同事可以將這個書籤列為自己的收藏,當真的需要這個知識內容時,再開啟書籤的檔案或網站連結去閱讀,如果有意見或心得,也可以直接在上面做回應。在原有組織架構上,如果主管看到適合自己部門的文章,也可以將這個書籤寄給自己單位的同仁一起觀賞。或是,如果在組織中有特別喜歡哪位同事所分享的內容,也可以訂閱這位同事,便隨時可以看到這位聯絡人在平台上分享的一些新的作品或評論。

 負責規劃並推動這項任務的訊連eHRD處副總經理吳家寧說,Web 2.0最獨特的地方就是具有互動、討論、分類、分享及推薦等應用功能。當我們看到好的文章、課程或資料時,會想要轉寄給好朋友分享,結果大家e-mail來e-mail去,不僅造成系統的負荷,也常常造成大家浪費時間在找尋過去的資料。現在有了這個平台,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上面瀏覽,也讓大家搜尋起來更方便。

 訊連這個平台上線不到2個月,累積4千個以上書籤。訊連已經有超過7成員工透過這個平台分享書籤,有超過8成以上的員工有收藏其他人所分享的書籤,這比當初推動時預期有6成以上員工能使用這個平台分享或收藏書籤多出許多。目前在這個平台上最吸引人的話題是最夯的「藍光」,被收藏最多的一篇文章是「藍光產業與成本結構」,有超過1百位同事收藏。

 吳家寧說,從目前訊連實施web2.0學習平台的經驗發現,或許是因為同儕壓力,所以員工們放在平台上的資料,不管是專業的,或行銷相關議題,或是生活情趣如旅遊飲食等,內容品質豐富,且品質在水準以上。雖然這些內容的嚴謹程度不一定像由專人規劃製作的數位學習課程,可是,web2.0平台的自由、分享、擴散快速等特性,更能激發出學習者主動學習的動機與興趣。例如有一篇名為「阿宅工程師也能懂的行銷」,由很宅的工程師自己撰寫,自我剖析阿宅一族該怎樣行銷,結果吸引不少同事訂閱,讓同事們了解公司原來藏龍臥虎,擁有不少全方位人才是推動知識分享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樣開放的平台帶給員工相當大的便利性,可是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一旦傳遞快速且方便,會不會造成公司機密外洩,或是其他經營管理上的困擾?

 吳家寧有信心地表示,web2.0平台的目的是分享知識,而不是管控知識,相較於現代企業廣泛使用e-mail或MSN,企業內部知識分享都是記名的,並且留有紀錄,更值得被信賴。

 訊連第一階段是推廣e-Learning2.0 PowerKnowledge平台,未來的計畫是整合現有的KM、wiki、blog等,成為主要的知識分享平台。在建立了內部成功經驗後,訊連也不會放過這個新商品開發的機會,將這個平台推廣給其他更多想創新的企業。到時候,就像他們2002年投入數位學習產業時,完全是因為當時市面上沒有適合的商品而自行開發、為自己量身訂做,結果無心插柳柳成蔭地成為國內主要的數位學習廠商一樣,可以把這個新商品當作另一個重要新商機來開發。(作者為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組長)

星期四, 6月 18, 2009

日本專利 4267649

最近運氣不錯,這篇專利在日本的申請案率先通過。美國以及歐洲則依舊在等待中。

公告號US 2007/0242926 A1
專利名稱Video Program Processing Method and System
公告/公開日Apr 13, 2006
證書號4267649
發明人Chen-Hsiu HUANG,
Ho-Chao HUANG,
Ming-Jun CHEN
專利權人CYBERLINK CORP.
摘要
A method for video program processing includes searching for a static image in a video segment, a static image comprising an image in the video segment that does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over a predetermined time of the video segment. Upon finding a static image, an indication is given to an image processor that the video segment is a program segment.

相關文章:中華民國專利 I307606, 美國專利 7,529,464

星期五, 6月 12, 2009

美國專利 7,529,464

這篇四年多前與同事合寫的專利,終於在今年通過審核。

公告號US 2006/0078287 A1
專利名稱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N ADAPTIVE MIXING ENERGY RATIO IN A MUSIC-SELECTED VIDEO EDITING ENVIRONMENT
公告/公開日Oct 13, 2004
證書號7,529,464
發明人Yiou-Wen CHENG,
Chen-Hsiu HUANG,
Ming-Jun CHEN
專利權人CYBERLINK CORP.
摘要
A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an adaptive mixing energy ratio between at least two soundtracks of video footage in a video image-editing environment is disclosed, the process being transparent to a user beyond a single step of initiation. The method includes applying at least one video/audio analysis technique to a session of video footage, demarcating the footage into a plurality of segments, determining a mixing energy ratio for each of the segment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and interpolating the mixing energy ratios for the segments to produce a mixing energy ratio profile before applying the mixing energy ratio profile to the session of video footage.

相關文章:中華民國專利 I307606

lec-1 (2022-05-12) Accelerating deep learning computation & strategies

雖然用 DNN train/predict model 也好一陣子了,但這週才是第一次搞懂 cuDNN 是作什麼的 以前好奇過 tensorflow/pytorch 是怎麼做 convolution 的,FFT 不是比較好嗎? 下面的 reference 就給了很好的解釋: Wh...